上海商报:30年缔造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社评提要 中美建交30年来我们走过的路揭示了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必然方向: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以改革带动更大的开放,以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改革。本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前来参加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一行。30年前的1979年元旦,正是这位后来被称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卡特总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同开启了中美两国从封闭对抗转向开放合作的大门。历史已经证明,30年前双方做出的这项极具远见的决定塑造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从正式建交到现在的30年双边交往,正好与中国国内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完全同步。这既非偶然,也不仅是一个象征,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必然。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阶段。就在大会开幕两天前的12月16日,两国正式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会议闭幕刚满一个月后,邓小平就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那次为期一周的访美之旅在整个北美大地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中国热”。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改革开放的缔造者头脑中,国内的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的。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领袖,与它确立一种正常的双边关系,自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所必须处理好的当务之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从一个极度贫穷和闭塞的落后国家变成了今天美国的第一大债主;中国的经济和外贸总量目前已分别雄居世界第四和第二位,并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也由当时的不足1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近4000亿美元……毫无疑问,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我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以及整个世界的开放,相信中国每年庞大的GDP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创造的。与此同时,美国、西方和世界也从中国的发展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获得了巨大好处。现在,中美正越来越成为一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牢固依赖的伙伴。当中国人不加思索地使用Windows软件、吃麦当劳和观赏好莱坞大片时,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也在以同样理所当然的心态穿着一身“中国制造”、沃尔玛购买来自中国的圣诞礼品、买卖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股票。更为重要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上下求索和艰难转型,到了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到,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再像过去那样关起国门是不行的,对抗更是一条死胡同,唯一正确的出路只有在于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姿态主动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中去,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长处。另一方面,世界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也需要汲取古老的中华文明的伟大智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仍未完成,未来30年里将会有更多艰巨任务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因此,我们更需要牢牢把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改革开放奠基者确立的基本原则,在一手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另一手推进对外开放。在未来30年里,美国仍将是世界最发达国家,并且是这个世界的单极主导力量,而中国则是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新兴大国之一,中美之间在各个领域里展开合作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也许用不着再过30年,历史就会证明,1979年元旦发生的这一事件注定将对整个21世纪乃至更长久的人类历史产生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