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爱心工程机构与媒体齐声唱衰 房地产进入下行拐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房地产*金期结束
新京报讯 昨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和讯2014年证券市场中期策略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正在经历中长期的深度调整,这意味着持续15年的房地产*金时代即将终结,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地产时代。
诸建芳称,从1998年房改至今,房地产经历15年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不过,今年的房地产调整,房价和销量都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供需基本面与过去不同。目前需求被压制一部分,一旦调控放松房价会上升。同时,将在2015年迎来房地产供需平衡点。
同时,诸建芳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前低后温,在后地产时代,*府会采取稳增长的*策措施,使过渡期经济能够保持大体平稳,下半年经济将会企稳。同时,服务业、装备制造和环保行业将兴起,也将取代房地产产业链的作用。
银河证券:楼市拐点已现 进入下行周期
2014年至今,全国楼市成交量普遍低迷,库存屡创新高,去化指标持续恶化,投资增速和新开工面积增速同时放缓。房价方面,在今年4月份也开始出现了第一轮降价。我们可以确认,楼市已经进入了下行周期。在我们看来,这波调整至少是对过去两年的调整,也就是2012年年初开始、持续了两年的上升周期的调整。但是,也不能排除它是对2009年以来、也就是过去五年上升周期的调整,甚至我们也无法排除它是对2004年以来或者倒推至1999年的长周期的调整。
我们认为,影响楼市的外部驱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及*策。我们认为,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这是对2009年中央及地方*府带头发起的过度刺激的必然修正,实际上企业也深陷其中。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中国依赖低汇率、低成本和低环保取得的出口增长也难以为继。在这两大趋势扭转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而房价和销量在2013年还站在历史的新高上。因此,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顺势进入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的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二是房地产*策。我们认为,新一届*府的经济*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减少*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而让市场之手发挥自动调节作用。我们相信,这个思路也将贯彻到房地产领域。过去十年,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干预始终不断,但效果并不明显,反而降低了*策的公信力。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府将把着力点放到制度建设和民生层面,在保障房体系、房地产税收体系等方面多花力气。这意味着,一方面,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表现得更加平稳,以前一两年就出现一个短周期的情形会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期望*府再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来稳定经济也不太现实了。
楼市拐点已现。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的投资如何把握?从历史经验来看,驱动地产股股价的主要因素就两个:*策与楼市。*策方面,我们相信,除非楼市硬着陆,中央*府将维持目前的*策基调,包括支持首套自住普通住宅需求、抑制投资投机型需求,分类调控、由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决定;货币*策方面,不紧缩不刺激。地方*府方面,我们预测一些供求严重失衡的城市将在操作层面暗自松绑限购*策、以及推出一些公积金贷款、买房入户等鼓励购房*策。但是,在我们看来, 这些举措最多只能缓解一时。
我们仍旧维持房地产板块 谨慎推荐 的评级。不过,板块的波动不会很大,可操作性较弱。投资机会主要来自转型个股的自下而上挖掘和优质龙头股的持有收益。我们推荐以刚性需求为目标客户、财务结构稳健的全国性龙头万科A(8.91, 0.22, 2.53%)、保利地产[微博](5.28, 0.18, 3.53%);其次,为招商地产[微博](10.99, 0.29, 2.71%)这类财务上偏保守的地产公司;此外,推荐华夏幸福(25.06, 0.41, 1.66%)等模式有创新的公司。
媒体称楼市天平已向买家倾斜
新京报
近期跑盘和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市场不太好 。无论是在城区卖每平方米八九万元的 高大上 的顶级豪宅售楼处里,还是在六环外卖16000元/平方米的房山刚需盘售楼现场,都听到销售员和楼盘营销人员说市场 不好 。
要和火爆的2013年比起来,北京楼市的成交量确实不太好,上半年新房成交不到3万套,同比2013年下降48.6%,几近 腰斩 ;二手房成交4.45万套,同比降幅也超过了53%。有开发商说,2013年虽有 限价*策 (新入市项目售价不建议高于周边同类项目),取证(预售证)愁,客户排队排半年,但一取到证几百套房就 日光 ;而2014年限价松动了,但在自住房冲击下,几百套房子卖房要卖半年多。
在这样的现状下,各种节日折扣、特价房源、团购优惠、开盘抽奖开始流行。 打折促销 手段层出不穷,各个楼盘都努力用各种优惠活动抢夺客户,让那些在2013年层层托人找关系、排号登记等半年才买上一套房的购房者们好堵心。
除打折优惠外,还出现了一些降价幅度达到上千元的项目,虽然离2012年初的 成本价卖房 还有距离,但已有一部分人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入市抄底了?可见北京楼市的需求强劲和信心的强劲,只是等待时机。
因为过去几年北京楼市的波动实在太剧烈了,买房真成了个 心跳游戏 ,市场调整时入市的时间点选不好,短短几个月,就会带来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浮亏,所以一些购房者还在观望。
时隔近一年半后,市场的天平又在向买家倾斜,对一贯弱势的购房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买房的时间能拉长,更有利于理智决策,不着急慢慢选货比三家;对市场交易的另外两方,开发商、*府来说,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北京楼市目前是在 挤泡沫 、小调整对长远发展有利。现在一些刚需项目开盘,价格和去年时持平,或比预期降低,只要定价合理,市场销售情况依然良好,说明了楼市需求的稳定和坚挺,对开发商而言,重新适应这个恢复常态的供需市场,从产品打造和定价和后续服务上体现出对更多专业度和对客户尊重,都将有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房地产盛筵尾声 降价有没有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一戈
我一直在等待那个地产商的出现,在率先祭起全国范围降价的大旗。脖子都酸了,它的影子还没有出现。
7月初公布的几个半年度销售额排行榜,虽然数据不是很准确,但大致可以看出,主要地产商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多已完成全年目标的百分之八九十,有些企业比去年同期还有较大的增长。如果现在暂停拿地,就不会有太大的资金压力。
但是,去年拿了地王的企业,假如今年下半年入市,压力就会很大。不想亏本,就只有选择延期开盘。杭州和上海就有一批这样的项目,在尽量往后拖。尤其是杭州,有些2009年-2010年的地王,到现在还没进入销售期。
上半年业绩好的企业,有的是因为及时明智地调整销售策略,新盘低价入市;也有部分是由去年预售结转而来。站在年中的门槛,眺望下半年,以及预估全年,你还能那么乐观地期望自己可以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么?
地产商都清楚,今年的调整不是限购*策的错,否则你就无法解释,同样是限购,2013年却是全线飘红,盆满钵溢。但穷极无趣,仍要想方设法掇辍当地房协去游说*府救市。*策方面,下半年地产商可以期待的最好局面,就是大批二三线城市取消限购。
但效果如何,就非你所愿了。不妨去已经公开取消限购的呼和浩特看看,或者到传说要取消限购的沈阳、济南等城市探听一下。限购本来只是一块遮羞布,你拿掉它一看,底下的楼市满目疮痍,就只有祈求华佗牌神奇药膏妙手回春。
如今明白过来,要害还是在银行。但地产商去做当地分行的工作是没用的,因为额度在总行手里。按理说,央行[微博]和银监会都发话了,要支持首套房贷款需求,但两个月过去,银行根本就没执行。人家都是上市公司,要讲*治,但更要讲风险。
前面说了,多数地产商上半年的业绩并没有那么差。假如是非上市公司,不拿地,咬咬牙挺过去,无非是发展慢一点。但房企前20强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不拿地你明年后年增长停滞,股民也是有意见。怎么办?
我的建议还是那句话,尽快启动降价,越早降价越主动,越晚降价,边际效应越低。有地产商担心,如今这市场,观望情绪如此严重,降价恐怕也没多少购房者买账。我不这样看,只要降到位,老百姓还是会涌到售楼处来的。
也许其中极少数是已经买房的前期业主,是到售楼处来砸场子的。我已经骂过这类人很多次了。不用讲什么契约精神的大道理,你成功阻挠地产商降价,结果企业资金链断了,项目烂尾了,你是不是更高兴?
一季度我曾经跟朋友私下说过,今年楼市的调整应该不会太严重,介乎2011年至2008年之间。但看现在的趋势,如果僵滞下去,谁也不肯降价,任由观望情绪发酵,下半年情况比上半年更糟,那跟2008年就没太大区别了。
我坚持认为,以价换量是打破目前楼市僵局的最优选择。一批地产商到海外开发项目,销售对象仍然是华人。说明我国已有相当大的资金流向海外。但在可见的将来,国内房地产需求仍很庞大,只要策略恰当,就不愁将其兑现。
如果2014年作为市场主导的调整确立,是主流地产商思考转型的时候了。高歌猛进的年份,地产商钱都数不过来,谁也不愿停下来思索未来。只有当增速放缓,你才会发现,20年的市场化,住宅和购物中心的增长空间,已然看得见。
值得提醒的是,不管你勇敢承认还是视而不见,城镇商品房的空置量已经十分庞大。也许你还未深思它与企业远景目标的关系,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从中长期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意味着房地产占比的萎缩。盛筵已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