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霜选购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老爷子痴迷保健品身病还是心病46993
TUhjnbcbe - 2020/7/16 14:43:00

老爷子痴迷保健品,身病还是心病?


保健品让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开始冷战


中国论文


76岁的刘永贵和老伴王淑香相依为命了几十年,虽然不是大富大贵,日子却过得恩恩爱爱。可这平淡幸福的日子,却被刘永贵打破了―自从他在街头被拉着听了一堂保健课,整个人都变了……


刘永贵的退休金有两千多元,每月除了留下几百元钱零花以外,其余的钱都交给老伴儿管理。可自从十多年前被街头发广告的拉着听了一堂课后,老人开始痴迷各类保健品、保健仪器。从排队领几盒小药,到免费发鸡蛋、免费发体验卡,以及电疗按摩推拿测血压,只要听说哪家有这类项目,刘永贵从不落下。在吃穿上,刘永贵可以说极其节俭,唯独对保健品,花多少钱都不心疼。


天天去听课除了让刘永贵获得一些神乎其神的健康知识之外,还购买了大量的保健品和保健治疗仪。有降血压还预防癌症的手表,有自来水变成神水的净水器,还有坐在椅子上就能给身体充电的椅垫。很快,家中的柜子被各种花花绿绿的保健品以及保健仪器堆满了。


老伴王淑香一开始也热衷跟着刘永贵一起去听讲座、领保健品小样、体验理疗仪器,两人还满怀希望地购置了一台上万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理疗仪。他们想的是,假如身体好了就不会拖累儿女了,那样花多少钱都值得。最初,他们感觉腰疼减轻了,走路时腿脚也不那么沉重了。可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王淑香觉得身体原来啥样还啥样,尤其是她的腰间盘突出,不但没有好的迹象,反倒比以前更严重了。


几年下来,两个人一起购买保养身体的神药,花费已经十多万了。有些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这使王淑香突然醒悟过来,她再也不轻信保健品了。从此,王淑香不再和刘永贵一起听课一起领药,还常反过来劝阻他:“老头子啊,咱们别花冤枉钱了,有那钱还不如帮帮孩子们呢,孩子们也不富裕!”对老伴儿的屡次劝说,刘永贵由最初的据理力争到生气、不理解。


因为观点相悖,两位古稀老人开始争吵、冷战,甚至到了各自做饭各自吃的地步。儿子实在劝说不了,给父亲跪下了。刘永贵非但不听还冷冷地说:“你们不给我买也就算了,还不让我自己买,养你们这些儿女有啥用!”


没买成保健品,点燃导火索


2015年5月,刘永贵再次走进一家推销药酒的商铺听课,他又心动了。他在老伴不知情的情况下,偷了工资存折花6000多元买了两箱药酒。让他意外惊喜的是,卖酒的告诉他,因为他是前50位打进的,中了1000元的大奖。但需要再次购买3665元的药酒,才能兑现奖金。这个好消息,让刘永贵欣喜若狂,忙跟老伴要钱再去购买。


王淑香很生气,她说:“别傻了老头子,没听说中奖还得自己交钱领。”一听老伴不肯给钱,再摸摸兜里零花钱也所剩无几,刘永贵一脸的不满。他抱怨自己一个月能开两千多元钱,如今身体不好了,买点保健品还要多次请示。


为了安抚刘永贵,王淑香给儿子打,一起带他去社区医院做身体检查,结果显示,除了血糖比值在上限以外,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可刘永贵依然热衷于去各个地方领免费药,听养生讲座。刘永贵觉得专家讲得确实好,比医院医生说话亲切还好懂。尤其是专家说“天下老人都是咱爹妈,爹妈辛苦一辈子,老了更要注重生活质量”,这句话深入刘永贵内心。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赚的钱都为了儿女和家,如今自己老了,儿女各有各的事,自己再不对自己好点,这辈子可白活了。


2015年5月25日,刘永贵又收到了一家蜂胶保健品公司发的广告单,广告上“蜂胶特效降三高搞福利”的宣传再次打动了他的心。走进蜂胶体验馆,有位姑娘甜声细语地给老人们验血、测血压。见到刘永贵,姑娘赶忙上前搀扶、询问,还跑到里屋搬了一把椅子让刘永贵坐。老同事的女儿恰好也陪在身边,她是这家保健品店的员工,她对刘永贵说着蜂胶如何如何好,还说自己掏钱给父亲买了两个疗程的,血压一直高的父亲吃上以后不但血压平稳了,肠胃也好了。瞅着老同事闭着眼做电疗的舒适,刘永贵顿时羡慕起来,觉得人家的孩子咋就那么体贴父母。


姑娘给他验了血,测了血压,把数值写在一张纸上,并指着纸上的比值告诉他血压高,血糖也偏高。“我是才去医院测的,血糖没这么高啊?”刘永贵指着“化验单”上赫然显示的比值,将信将疑。“哎呀,大爷,现在医院那些医生也糊弄人,指不定给您拿错了验血的针管呢!”这时同事的女儿也帮着看“化验单”,跟着劝说:“您老别不信,骗您一个还能骗这一屋人呐!您可别把自己病情耽误了。”


同事女儿和验血姑娘的话,让刘永贵着急了。他匆忙跑回家,跟老伴说了自己在蜂胶体验馆的经历,还满怀希望地给正在工作的女儿打了个,希望女儿能够支持他买蜂胶。打通后,正在忙碌的女儿一口回绝了,并劝告父亲不要再轻信任何保健品。女儿的拒绝让刘永贵气得摔了直骂:“都赶不上个外人关心你爹!”在女儿那里碰了壁,刘永贵又给儿子打说蜂胶如何如何神奇,自己在蜂胶体验馆测了身体,血糖血压都高,儿子知道父亲一贯痴迷各种保健品,在里又气又急,劝了他一通。


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刘永贵又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老伴儿身上。他向老伴儿强调,自己最近感到腿脚麻木,有可能医院没查出来,这个蜂胶的说明和他的身体毛病全部对症,吃了效果一定好。王淑香忍无可忍,骂了他:“就你那身体还用吃蜂胶啊!那是补药,要说吃,我这瘦弱的身体补点还有道理,你是作死啊!”说完,摔门走了。


想买蜂胶的心愿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刘永贵连续几天都打不起精神,但他依然坚持去蜂胶体验馆做电疗。回来就跟王淑香唠叨,说他只有到了那里,才觉得心里很舒畅,那姑娘甜甜地叫他大爷,搀着他躺下做电疗让他觉得自己的儿女白养了。


5月31日中午,刘永贵主动做了饭,饭桌上他试图说服王淑香:“我说就把蜂胶买了吧,去那儿体验的基本都买了,就剩下我和另外几个没买了。”“我说你什么好呢!”王淑香气的把饭碗重重地摔在桌子上,饭也没吃完转身就出门了。 6月1日一大早,刘永贵气冲冲从卧室里出来,大声骂道:“你是不想让我好了,睡个觉都不消停!”


王淑香知道老伴心里有火。傍晚,想着自己昨天中午脾气有点急,便早早给刘永贵做了好几个菜,刘永贵闷着头啥也没说吃了晚饭。王淑香有些累了,便靠在床头闭着眼休息。突然,门“吱呀”一下开了,她抬头一看,平日里吃完晚饭早就该出去遛弯的丈夫,手中拿着菜刀,红着眼走到自己身边,突然薅住自己头发大声喊:“你们还让不让我活了!”接着,王淑香就感觉自己的脖子和头上有东西流了下来,她这才意识到,是被老伴手里的刀砍伤了。


王淑香清醒过来后,跪在床上颤抖着声音哀求刘永贵:“老伴儿呀,咱俩都过了一辈子,临老了你这是干啥呀?求求你别伤害我!”而此刻的刘永贵已经失去了理智,仍抓住王淑香不放手。王淑香不知哪来的力气,用头顶住了体型高大的刘永贵,使出浑身的力气抢下了他手中的菜刀。在扔下菜刀的一瞬间,个子矮小的王淑香从丈夫的胯下钻出去,跑到楼下一个汽车后面,喊了几声救命之后,便晕倒了。


再次拎着菜刀撵下楼的刘永贵,嘴里还在大声喊:“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活!”在邻居们的阻拦下,他被多人按住,而此时,王淑香已经浑身是血,被邻居送往医院。


负疚让他仓促结束了生命


被送进医院的王淑香身中数刀。除了头部以及耳朵重伤外,脖子的动脉处仅仅差一点就断了,其他部位还有轻伤以及淤青。在医院紧急抢救后,王淑香从昏迷中苏醒,她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儿子回家看看刘永贵,还让儿子告诉刘永贵:自己没有死,不恨他、不会起诉他,让他放宽心。


冷静下来的刘永贵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在家里多次撞墙求死,被女儿和邻居们阻止。当听到儿子带来老伴还活着的消息,他松了一口气说:“你妈没死,我也不用偿命了。”


儿子走后,刘永贵穿着带血的衣服一直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怕父亲想不开,女儿一直陪在他身边安慰他。让女儿没料到的是,晚上10点多朋友来探视的时候,她去开门返回的一刹那,躺在床上的刘永贵竟然没了。女儿慌忙奔到另一间卧室,见刘永贵正坐在卧室的窗台上,见到女儿,他凄然地喊了声“我走了”,便从4楼一跃而下……女儿蒙了,随即哭着奔下楼。


得知消息的王淑香躺在床上喃喃自语:“我恨他,但并不希望他死啊……”王淑香眼睛青肿,刘永贵给她买的银耳环上还沾着血迹。恩爱一辈子的老夫妻,却最终是这样的结局,这让王淑香和一家人都感到痛心。


“我们俩结婚53年了,一起走过许多艰难的日子。他是个顾家爱家的男人,个性谨慎简朴的他从来舍不得为自己花半分钱,每个月的工资都交给我。可谁能想,到头来竟是这样……”


有位老人跟王淑香说:“咱们居住的县城开了多家养生馆,几乎都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专门给老年人洗脑,灌输他们的理念。在他们那检查身体,出的体检单子都是虚假的,故意夸大咱们病情。他们对付老人的招数就是又哄又骗又吓,咱们可要理智面对,不能为了小恩小惠丢了命。”而那些最近依然被诱惑每日听课返利10元的老人们,则面面相觑,不知道接下来要不要继续听课。


2015年6月3日一大早,儿子和女儿为刘永贵送了“最后一程”,他们多么希望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梦,可它确实是现实,残酷的现实。(人物均为化名)


专家分析


◆ 痴迷保健品老人的心理


退休后进入老年期,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严峻的考验,尤其对那些没有心理准备或压根儿意识不到的老人,他们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沉迷保健品。


从工作岗位退休给老人的心理带来一系列冲击。很多人此前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入工作中,社会角色是他们价值感的主要来源,退休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巨大丧失,一下子感到时间富裕到无处打发,空落落的,难以适应。


退休后,体能的下降、器官的衰老和一些老年性退行性病变或健康问题又找上门来,不得不面对。另外,退休后的注意力无处可去,一下子全部转移到身体的种种不舒服上,无意中放大了病症。


另外,物价的上涨,收入的下降,以及“孩子们都很忙”,这些都让老人紧张到不敢生病,继而高度关注自己的健康。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亲戚、同事中离世的人多了起来,死亡这个人生终极问题来到了面前,焦虑和恐惧在所难免。许多节俭的老人突然“想明白”了,钱反正是带不走的,不如用来保健康、保命。


◆ 心态健康的老人是怎么做的?


观察那些不买或理性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其实他们也有相同的心理失落和需求,区别只在于心态健康的老人通常都早做准备。


他们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唱歌、跳舞、绘画书法、上老年大学、养花种草、旅游等等将时间填满,把注意力从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注上转移开来。有不少老人选择帮助子女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收获价值感。还有的老人退而不休,持续耕耘,或者选择参加社区服务。


◆ 面对痴迷保健品的爸妈,亲人如何应对?


老爸老妈痴迷保健品,为什么子女们苦口婆心,甚至下跪恳求,都无法规劝成功呢?


我的朋友小A也曾为类似的困惑和苦恼找到我,大倒苦水之余,她请我帮她支招。我先是把上面的分析给她讲了一遍,然后告诉她:“为什么会劝不动老人?把我们自己和卖保健品的人比较看看。”


答案显而易见,子女们一般对老人购买保健品都持强烈反对态度,劝说不行就开始对老人教育、否定甚至呵斥。而销售人员却是关心、耐心、倾听……对方好比顺水推舟,你呢,好比逆水行舟,自然难上百倍。


怎么办?


也很简单,把他们那一套搬过来不就行了吗?明摆着,老人就吃这一套啊!


看小A还有些懵懂,我只好继续为她指点迷津。


老人硬劝行不通,他会认为你不孝顺、不关心他的身体,还拦着不让他花自个儿的钱,这多让人生气。从他的角度看,他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所以你越劝,他只会越坚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1.顺着说。孝顺中的顺字很重要哦。你要鼓励、肯定老人关注健康、注意养生的积极一面。


2.切记,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不让老人买保健品,而是不让其上当受骗。


3.不能只是不让买,要给出替代方案。比如,揽下购买保健品的重任,既孝顺、又为父母省了钱,还安全。或者是向父母推荐。


4.不断渗透正确的保健理念。


5.“吹嘘”你购买或推荐的正规保健品的功效和对症。


6.咱们也可以搬出专家来啊。如某电视台著名的养生栏目,请的都是真正的专家,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推销的嫌疑。


7.解决了眼前的麻烦,长期把老人向健康的方向引导、推动。


至此,小A总算茅塞顿开。她活学活用,先是上恶补资料,然后和母亲大侃各种保健品的优劣,取得母亲的信任,包下了保健品采购任务。出差去澳洲,给母亲买了特色的天然保健品―蜂蜜。看着包装精美、印着洋文的高大上保健品(其实并不贵),母亲心花怒放,一个劲儿地夸小A。第二天,母亲急不可待地跟老伙伴们分享,看着他们羡慕的眼光,她又骄傲又得意,觉得特有面子。


小A受此鼓舞,开始在上为老妈购买天南海北的保健品,当然,她买的多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什么大枣、枸杞、黑芝麻还有按摩器材等等。母亲再也不自己乱花钱上当受骗了,心情好了,母女关系还变得亲近、融洽了。


◆ 保健品销售如何骗老人?


1.夸大功能和效果。把宣传效果做得神乎其神。


2.认同心理。他们做宣传的案例都是那些看上去很实在、如邻居般的老人,使人一听马上产生认同感。


3.情感销售。销售人员一口一声“大爷”“大妈”叫得如同亲爸亲妈,嘘寒问暖,关心老人健康,处处替老人着想。


4.打权威牌。利用人相信、崇拜权威的心理,用假专家、捏造的权威部门认证招摇撞骗。


5.从众心理或羊群效应。组织一群老人在一起,布置几个托儿和争先购买的场景,身在其中,老人很难保持冷静、不上当。


6.低门槛效应。利用人占小便宜的心理,免费发放赠品或返利,先让老人低门槛入了门,之后再不断加码。


7.催眠和暗示效应。简单的话(即使是荒谬的)重复一百遍,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会不自觉产生购买行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爷子痴迷保健品身病还是心病46993